鳞毛蕨
编辑作者:315养花网 发布时间: 查看人数:- 英文名:Dryopteris simasakii (H. Ito) Kurata
- 别名: 齿头鳞毛蕨
- 花期:夏季
- 分类:蕨类植物
- 科属: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水龙骨目 鳞毛蕨科 鳞毛蕨属
- 养护难度:
- 盛花期:
- 习性:
- 细分类: 鳞毛蕨科鳞毛蕨属
- 使用场景:园林植物
- 花卉功能:药用植物
- 花卉类别:观茎植物

植株高约100cm。根茎粗而斜升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浅褐色、阔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禾秆色,有光泽;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先端渐尖,无毛,羽轴被狭的鳞片,纸质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三回羽状分裂;一回羽片较短而宽,裂片较大,长圆状卵形,先端渐尖,下部为斜三角形;二回羽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渐尖;末回羽片长圆形,钝头,基部下延具锐牙齿,牙齿顶端锐尖针刺状。孢子囊群圆形;囊群盖圆肾形或马蹄形,一侧弯缺。
鳞毛蕨生于山坡针、阔叶林下。 鳞毛蕨主要通过孢子繁殖。 主要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台湾等地。
国内分布:浙江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
国外分布:日本
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终极护花任务: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 药用价值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广布鳞毛蕨的根茎。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挖出后除去叶及泥砂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化学成份:含绵马酸(filixic acid) BBB,三环绵马素(trisaspidin),三环低绵马素(tridesaspidin),三环黄绵马酸(triflavaspidic acid),亚甲基双(去甲黄绵马酸)[methylenebis(noffiavaspidic acid)],白绵马素(albaspidin)BB、BA、PA,低绵马素(desaspidin)BB,三环低绵马素(trisdesaspidin)BBB,黄绵马酸(flavaspidic acid)。
性味:苦;寒;有毒
功能主治:驱虫。主绦虫病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2g。
食疗价值
“分株紫萁”的嫩蕨亦可做为蔬菜食用。
欧紫萁和分株紫萁-其根部纤维被使用在园艺上; 驱虫作用
感染阔节裂头绦虫的人口服本品提取物3g,可驱除绦虫91%;人口服其绵马素镁盐0.75-1.0g,可驱除绦虫10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