挖耳草
编辑作者:315养花网 发布时间: 查看人数:- 英文名:
- 别名: 熊胆草、夜行草、紫背草、一支箭、退色黄芩、四天红
- 花期:6~11月
- 分类:多年生草本花卉
- 科属: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管状花目 唇形科 黄芩属
- 养护难度:
- 盛花期:
- 习性:
- 细分类: 唇形科黄芩属
- 使用场景:
- 花卉功能:药用植物
- 花卉类别:

-
" />
花互生或少数在花序下部者对生,组成背腹向的总状花序或因花序分叉而多少呈圆锥状,花序长5~24厘米,花葶状;苞片小,狭卵圆形或卵圆形,长1.5~3毫米,宽约1毫米,全缘,被短柔毛;总梗长2.5~4厘米,与序轴均密被微柔毛;花梗长2.5~3毫米,通常带紫色,密被短柔毛。花萼长约2毫米,外被短柔毛及具腺短柔毛,内面无毛,盾片开张,半圆形,高0.5~0.8毫米,被短柔毛,果时增大,盾片高起且外卷,与萼几等长。
花冠紫色,长0.9~1.2厘米;冠筒长0.7~1厘米,外面疏被短柔毛及具腺短柔毛,内面前方基部被微柔毛或短柔毛余部无毛,基部成膝曲状,由下向上渐渐增大,至喉部径达3毫米;冠檐二唇形,长约3毫米,外面疏被短柔毛及具腺短柔毛,内面被微柔毛或短柔毛,上唇盔状,先端微凹,下唇中裂片卵状圆形,两侧裂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。雄蕊4,二强;花丝细长,扁平,中部以下被纤毛。花盘肥厚,倾斜,边缘具淡黄色泡状突起;子房柄不明显。花柱细长,无毛。子房具瘤。小坚果成熟时褐色或棕褐色,卵状椭圆形,长约1毫米,径不达1毫米,具瘤,腹面中央隆起,其上有一小果脐。花期6~11月,果实渐次成熟。
生于海拔20~610~1800米间的山地林下、溪边或草坡上。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终极护花任务: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 入药部位
植物紫背黄芩的全草。
性味
味苦,性寒。
归经
入肺、肝、胃经。
功效
解表退热,止咳,清热解毒。
主治
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吐泻腹痛,虚劳咳嗽,热毒疮痈,中耳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~30g。外用:适量,捣汁滴耳。
炮制
采集加工:夏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“解表退热,消炎解毒。治感冒,高热,胃肠炎,咽喉肿痛。痈毒疔疮,中耳炎。”